首页&(百事娱乐注册登录)&首页-安宁雪松 大迁移背后的存活之忧(主管:QQ66306964 主管:skype live:.cid.6c7b79dae5ec9830)富联娱乐注册中广网兰州4月21日消息 自3月以来,随着安宁亚行贷款快速公交项目(BRT)的全面动工,位于安宁东西路快速公交专用线沿线的数百棵雪松便面临着不得不进行搬迁的命运,这些曾留给无数市民学子美好印象的雪松将迁往哪里?经历这一次“移植手术”,它们能否在下一个春天翠绿依旧……
“……坐着交大的校车进入安宁时,一路上苍翠的雪松让我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个城市还有别样的一面……”
雪松是安宁区最负盛名的标志之一。高大挺拔的身姿,四季常青的绿叶,密密匝匝伸展的枝条,好似一个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欢迎客人的来访。行走在安宁东西路上,绵延几公里的雪松让不少外地人对兰州产生了难忘的印象。每当冬日降临,整个兰州一派萧索景象,兰山、白塔山上的树木也绿意尽失,呈现出干燥的灰暗。然而,当人们走进安宁,踏上安宁东西路时,却忽然发现这里别有生机,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里,伟岸挺拔的雪松“肆无忌惮”地绽放着盈盈绿意,要是天公作美来一场大雪,更为美妙诗意,翠绿的松针上挂起片片雪花,西风过处,雪花随风飘舞,缓缓落在行人肩头,在渐落西天的红日映衬下,营造出一派宁静清幽的气氛。
事实上,安宁东西路上的雪松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安宁区生活了40多年的老居民连大爷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中,安宁的雪松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栽植的,其后的20多年中一直在不停地补栽,“直到去年春天,安宁西路上还补栽过一些小雪松。现在我们看到最大最老的雪松,大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栽下的。”
美丽的雪松给无数到过安宁的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很多人在离开安宁之后仍念念不忘。安宁区是兰州市高校云集之所在,每年9月来临,数万大学新生来到兰州,来到安宁,当他们乘车来到这里,安宁东西路上的千百棵雪松早已张开怀抱,欢迎这些学子的到来。年复一年,大学生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岁岁年年人不同”,只有伟岸挺拔的雪松屹立如山,静静地迎来送往。
说起安宁的雪松,凡在安宁上过大学的人无不感触满怀。在中铁二十一局工作的小杜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小杜考入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回忆起10年前刚入学时的情景,今年29岁的小杜仍觉得历历在目。
“我老家在嘉峪关,大漠黄沙是最常见的风光,虽然听上去很豪迈,但或许是呆的久了,我还是比较向往气候清新的南方城市。那年我报考武汉大学未果,最终考进了兰州交大……在我之前的印象中,兰州是个环境不咋样的城市,事实上当我来到兰州时一路所见的景象确实如此,那时兰州的绿化很不好,虽说是夏末秋初,但整个兰州还是灰头土脸的,空气质量很差。但坐着交大的校车进入安宁时,一路上苍翠的雪松却让我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个城市还有别样的一面,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安宁,爱上了安宁的雪松。”
“按照‘BRT’项目设计,绿化带在道路中间,原有绿化带要压缩,因此安宁水挂庄桥以西至刘家堡广场马路两侧的雪松将全部搬迁……”
2011年3月20日,兰州首条快速公交线路——安宁东西路快速公交专线正式开工建设。“按照BRT项目的设计,绿化带的位置在中间,原有马路两侧的绿化带要进行压缩、裁剪,因此自安宁水挂庄桥以西至刘家堡广场马路两侧的雪松将全部搬迁。就这些雪松的搬迁,安宁区政府还作出了专门规定:所有的树一棵都不能浪费、买卖,全部迁往滨河路沿线或其他需要树的地方。”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办公室的朱宗武介绍说。
这意味着从刘家堡到水挂庄桥之间的安宁西路两侧的几百棵雪松将被全部移植。记者了解到,安宁西路上的雪松将被全部移植到北滨河路农沙段北侧的绿化带中,而从水挂庄桥到培黎广场之间的安宁东路T514-1号路上,由于原有的雪松正好种植在马路中央,与快速公交专线的绿化设计相符合,因此这一路段上的雪松将被保留。
“虽然原有的雪松将进行搬迁,但新的快速公交项目规划中并没有缩减绿化带的面积,比如,在改造前,马路两侧各有5米的绿化带,人行道上每隔6米就有一个树池,改造后,马路中间是7米宽的绿化带,两侧各是2.5米的绿化带,在同一个断面上绿化带的总宽度基本持平,而且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安宁BRT项目中的绿化要打造成精品,使这条路上秋冬有绿、春夏有花。”在朱宗武的脑海里呈现的是未来安宁东西路的靓丽景观。
记者在快速公交专线施工现场看到,每一棵雪松树干上已被打上蓝色的标记并编了号,地面上画出了挖掘范围,工人五六人一组正在树下刨土,周围堆满了高高的黄土。挖好后的雪松根部连着大小不等的土球,十几米高的雪松其根部土球的直径仅有两米,不少树根被斩断。土球挖好后首页&(百事娱乐注册登录)&首页-,施工人员先用喷雾器给雪松根部喷一种叫做生根剂的药水,随后用长长的麻绳对土球进行缠绕,整个土球被麻绳紧紧缠绕了两圈,同时树干的底部也缠上了长长的绳子。
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用麻绳缠绕土球一是方便吊车吊装,二是为了防止在迁移过程中土球散落进而影响雪松的成活。由于安宁西路两侧都在进行封闭施工,为不影响交通,雪松的移植被安排在晚间进行。据介绍,由于安宁的雪松普遍比较高,一台吊车每次只能搬运一棵,这使得雪松的移植进度比较缓慢。
尽管如此,从3月底开始已有上百棵雪松被移走。记者走访时看到,安宁西路两侧的绿化带上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土坑,里面浅浅地填了一层黄土,这些土坑都是雪松被移走后留下的。
“……如今一下子要移植500多棵,其中还有近180棵是大雪松,能成活多少,我们尽量把保障措施做到位,做到问心无愧。”
“这些树长这么大不容易,如果移不活就太可惜了……”在一辆3路公交车上,安宁市民刘大妈透过车窗看着那一棵棵被“五花大绑”的雪松担忧地说。
为了解安宁西路上雪松的去向和命运,记者来到这批雪松的“新家”——北滨河路农沙段。驱车沿北滨河路一路向西,过银滩大桥西行三四公里,记者远远地看到三五棵高大的雪松屹立在路北侧的绿化带里,在艳阳下显得无精打采。
下车走进绿化带,记者看到,搬“家”后的雪松显然还未适应新的环境,每棵雪松的树干上都扎着四五个塑料药瓶子“输液”,挂在树干上的好几个多功能移动输液袋连着长长的导管,扎进雪松的体内。移植现场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批雪松正在接受“治疗”,塑料瓶子里的药水名为“国光施它活”,可以增加树木的生长力;而输液袋装的则是杀虫剂,专杀各种钻蛀性害虫。
记者看到,为了方便移植,并减少水分的散失,富联这批雪松的不少树枝都被砍掉,并涂上了鲜艳的红漆,远远看去仿佛流血不止的伤口。尽管养护有加,但迁移后的雪松还是显得非常脆弱,松针枯萎,绿意全失,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被移植的雪松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让不少市民为之担忧。
一名负责部分雪松移植作业的承包商坦言,这批雪松能否成活还是未知数。“主要是土球挖得太小,不少树根都被斩断。根据专家的建议,雪松在移植时土球的直径要达到其胸径的8倍—10倍,但事实是很多胸径40多厘米的雪松,移植时挖的土球直径只有2米,仅为胸径的5倍,所以,这批雪松能不能茁壮成长还是个未知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安宁西路的绿化带宽度有限,不可能挖得太大。”
安宁的雪松在移植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风险?就此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系副教授种培芳表示,“严格意义上讲,特别大的雪松是不移植的。一般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移植的雪松胸径都在15厘米以下,胸径超过15厘米就算是大树了,而且雪松在移植过程中应该保持根系的舒展,而土球是在移植过程中保证雪松毛根系舒展不受破坏的保障,土球内的毛根系则是雪松再生的根本。”
据种培芳介绍,通常在移植过程中,除对土球的直径要求外,而且移植的地点树穴要大,穴内土壤要疏松,土壤的酸碱度要与原土相当。
“从一位绿化工作者的角度来讲,以前我们也移植过雪松,但移植的多数是小雪松,移植的数量也仅仅是一两棵,如今一下子要移植500多棵,其中还有近180棵是大雪松,能成活多少,我们尽量把保障措施做到位,做到问心无愧。”在移植现场安宁区绿化所一工作人员如是说。
“从移植雪松的昂贵费用和风险可以看到,许多城市去年搞‘大树进城’缺乏理性,因为短时间内绝对建不成生态城市……”
“移植一棵大的雪松从人工、机械以及各种保障下来花费高达上万元,如果保证成活,再加上需要的养护费用则高达2万元,因此,安宁区这次大规模的移植雪松也是个不小的工程。”长期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工程师陈剑鸣如此感慨。
“这次为了建‘BRT’项目,我们总共要移植大大小小500多棵雪松,现在已经移植了300多棵小雪松,大的雪松还剩170余棵没移植,原因是大雪松移植还存在技术上的难题。4月18日,安宁区生态局邀请了许多专家对如何移植大雪松召开了现场会。因为移植一棵大雪松土球的直径要达到2.8米,而兰州土质疏松,如果吊装措施不到位土球很容易破碎,而土球一破碎意味着这棵雪松将无法成活。”安宁区绿化所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移一棵树远不是想像得那么简单,而且费用高昂,其中仅将一棵大雪松从安宁西路吊装到车上移到滨河路的坑里花费就上万元。“就移一下花费就上万元,还不包括后期的‘调养’。”工地上一位工程监理强调说。而后期还要进行“输液”、喷抑制蒸腾剂、生根粉、土壤消毒、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保障措施,这些措施要进行一至两年时间,直至它适应了新的环境,有时在两年后才能看出来这棵雪松是活了还是死了。因此,这500棵大大小小的雪松光移一下费用就上百万元。
“城市生态依托的绿色,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形成。从移植雪松的昂贵费用和风险可以看到,许多城市去年搞‘大树进城’缺乏理性,因为短时间内绝对建不成生态城市,这是不争的自然规律。可是,有些城市为了政绩工程而提出‘大树进城’,这不仅需要昂贵的移树成本,而且还存在大树因‘水土不服’被‘移死’的风险。因此安宁雪松的命运不仅揪着许多园林工作者的心,也应该引起政府部门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一个城市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而不是盲目跟风……”甘肃农业大学绿化专家陈本健副教授如此建议。